西安高新区:筑牢产业根基 厚植创新沃土
图为比亚迪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本报记者 史俊斌 通讯员 张静攀 于秋瑾
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生产总值1614.72亿元,同比增长8.4%。汽车、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743.4亿元,增长19.8%。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8.6%,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36.85万辆,同比增长23%。
日前,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显示,西安高新区位列“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10,稳居园区百强的“头部阵营”。此外,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还发布了202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2023先进制造业园区百强,西安高新区分别位居第10位、第12位。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综合实力长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龙头”引领 夯实发展根基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十四五”以来,西安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坚持实业立区、先进制造业强区,围绕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汽车等5大优势主导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卫星应用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了涵盖6大生产性服务产业、文旅商贸产业及都市现代农业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和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在汽车领域,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为核心的“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全产业链集群。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99.46万辆。西安高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在智能制造领域,西安高新区聚集了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装备制造企业。其中,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士特)先进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工厂获得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奖。
在生物医药领域,西安高新区聚集了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医疗器械企业蓬勃发展,培育了“可丽金”等知名品牌。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拥有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以航空航天、光电能源、特种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在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安高新区多措并举,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世界一流的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加速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西安高新区还创建了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培育了一批“两业融合”示范企业。
2022年,西安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4.3亿元,同比增长10.1%;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制造业支撑强劲,经济运行稳健有力”的特点。今年上半年,该高新区生产总值1614.72亿元,同比增长8.4%。汽车、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743.4亿元,增长19.8%。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8.6%,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36.85万辆,同比增长23%。
完善机制 激发科创活力
今年初,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4个“双中心”城市。而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成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
紧抓西安“双中心”建设机遇,决策者和建设者们以丝路科学城为承载,出政策、拿方案、设基金,举行“双中心”核心区启动建设仪式,落地总投资39.09亿元的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
另外,西安高新区围绕“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园—科学城”的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实施39个“科创高新”项目,持续推进先进阿秒激光、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目前,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硬科技社区二期等项目建成运行;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主体施工。目前已聚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1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62个,以企业为主的创新平台146个。
西安高新区不断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完善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做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今年上半年,该高新区主动谋划和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累计获国家科技奖励35项。陕西北斗金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空陆两栖双足轮多模式行走飞行仿生机器人,斩获第七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国际无人系统设计大奖;法士特等企业参与完成的特种车液力自动变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西安高新区成立西安首家医疗器械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助力创新主体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联合陕西省教育厅设立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8家,促进企业高校洽谈项目40余个;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20亿元,同比增长12.7%。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按照要求送审高新技术企业456家,储备企业达400家;推进3383家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审工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数全市占比均超过40%,储备各类拟上市后备企业195家。西安高新区的科创主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多措并举 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锚定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好的“四最”营商环境目标,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能优则优、能简则简、能快则快,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积极建立市场准入“绿色通道”。
上半年,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能级进一步优化提升。“带押过户”业务在这里正式落地实施,实现了二手房转移登记、抵押权转移登记及变更登记合并办理。西安高新区率先推行政务服务跨区通办,与陕西省内19个区县、开发区实现跨区通办,累计办件量6215件。西安高新区加快企业主体培育,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企服八条”,向高新区重点企业项目派驻225名“亲商助企”专员,打造“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助企云”模块。此外,西安高新区还发布《西安高新区中小企业“五培工程”暨“十百千万”成长计划》,纵深推进“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等“五培工程”;探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模式,成功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截至今年7月底,西安高新区新发展各类经营主体14788户,累计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00122户。
经营主体的“增”,源于经济发展的“活”,更来自营商环境的“优”、审批服务的“简”。如今,130万居住及就业人口和20余万户经营主体活跃在西安高新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力量源泉。西安高新区也成为西部地区资本活跃度强、市场认可度高的高质量发展沃土。(史俊斌 张静攀 于秋瑾)
标签:
相关文章
迈瑞医疗拟收购德国体外诊断品牌DiaSys75%股权 未来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2023年7月29日,迈瑞医疗(300760)(简称“迈瑞”)通过全资子公司迈瑞
盛路通信:7月28日融资买入628.34万元,融资融券余额4.14亿元
7月28日,盛路通信(002446)融资买入628 34万元,融资偿还1092 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