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规模堪比30个恒大!这个才是藏在房地产背后,真正的“雷”
或许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房地产市场的地基实际是靠融资借债夯实的,即便是强如万科、龙湖、碧桂园这样的大企业,其负债规模之前也达到了百亿以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家房企的负债规模已经堪比30个恒大,大家清楚这件事吗?
难以想象的负债规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在今年,金融圈突然曝出了一则消息,截至目前各地方的城投债规模已经高达65万亿,相当于30个恒大的负债,如此规模的负债,普通人根本难以想象65万亿的概念。
话说城投界这么多钱都用来做什么了?
城投债顾名思义,就是城市投资建设债券,由城市投资建设类企业发行。
而发行债券所获得的收入,一般会用于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通常而言都是由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来运营。
与普通债券相比较,城投债一般都是多方一起购买,例如银行与更重发行机构等,同时这就决定了城投债规模大、借债时间长的特性。
无论城投债规模再怎么大,不可否认的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城市建设等方面,城投债无疑是贡献巨大的。
正是因为有城投债的存在,大家才能享受到如今越来越好的城市配套公共服务。
对于提升城市实力,促进经济增长与带动就业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城投爆雷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单从数据方面来看,学术专家给出的结论是:城投面对如此规模的负债,距离爆雷仅一步之遥。
例如贵州城投公司在去年的时候借了156亿,分20年展期还清。
要知道,这可是贵州最大的城投公司,展期都已经达到了20年,其他规模稍小点的城投,又会好到哪去呢?
如今城投债能到今天这种程度,其实是早期最应该预料到的。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家城投公司于上海成立。城投债的之所有会达到如此惊人的规模,是谁来为其做的担保呢?
答案是地方政府,由政府来作为担保人同时又有本城市建设的项目,一般而言银行放款都比较容易。
好在后来有《担保法》的出台,才让城投债稍微有所收敛,但这时也几乎处在破产边缘徘徊了。
08年次贷危机,国家开始了4万亿的就是计划,银行获得支持组建基建信贷,这才使得城投转危为安。
基于这种条件之下,城投只需通过打包土地、股权等方式,就能够轻松达到借贷的标准。
与此同时提高信贷额度也变得愈发简单,仅仅需要获得财政补贴即可。
真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大拆大建、小修小补,外加人浮于事,各种浪费、无故翻新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后期城投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初在国内建设的32条地铁线中,其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仅仅只有5条,剩下的全部亏损。
贵州城投绝对不是个例
贵州城投目前所面临的状况绝对不是个例,而这种情况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成为一条导火索。
不妨就拿一笔真实的城投债来举例,之前贵州城投发行了一笔500多亿的城投债,最后容易造成后竟然成了负数,虽然是借新还旧,但根本不够还。
当然贵州城投不是个例,据悉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2个省份31家城投公司出现了债务逾期等情况。
要知道,全国所有银行的资产,加起来不过才350万亿,而仅仅是城投一家所占比例就超过了20%。
据悉,债务规模在GDP总值的60%是一条警戒线,目前我国距离这条警戒线还有一定的距离,相反美国却达到了133%之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去和美国比,毕竟一旦美债爆雷,全世界都得跟着遭殃。
所以当务之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解除并规避债务风险,即便不能完全根治,也要将其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
假设如此大的债务风险一旦预期爆雷,锅还有谁来背呢?
答案是老百姓,根据银行的一贯作风以及对风控的把控程度,他们是万万不会替城投兜底的。
最后的无奈之举就是将这些债务打包,通过基金理财的名义让投资者购入。毕竟现在房地产行业已经不再适合投资,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基金理财等产品,所以以后在购买这类产品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所以城投债相当于30个恒大的债务总和并不是空穴来风。
标签: